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:应给符合国家安全战略的企业融资支持

“僵尸企业”的出清,是企业降杠杆的重点,尚未公开明确界定僵尸企业标准的当下,也是难点。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提出:符合国家安全战略的企业,即使财务指标显示资不抵债,金融机构也应予以支持。陈元是在8月1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(CF40)主办的“开发性金融与一带一路建设”论坛上做出上述表述的。他是金融领域的资深老将,致力于参与推进“开发性金融”的愿景与行动。


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(资料图片)

陈元认为,一般金融机构以企业财务指标为依据进行融资,但在国家战略框架下,财务指标体系并不是评价企业重要性的唯一指标,国家安全的信用指标体系也需尽快构建起来。

“比如国家一些基础工业企业还有农业、水利企业等,这些行业企业很多没有太好的财务指标,按企业报表来说,都是濒于破产,或资不抵债应该破产,但从国家安全来说,国家一旦遇到重大的国际形势变化,比如经济制裁、出现战乱,这些企业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。”陈元说。

陈元强调,这些行业企业的重要性,不是完全表现在一年或一个季度的财务业绩上,而是表现在十年一次经济可能出现的周期,二十年一次国际形势可能出现的变化,或者三十、五十年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地缘冲突上。“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后,这些企业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。”

国家安全性企业应有优先融资权

有人或许会疑虑,这些重要企业跟僵尸企业的区别在于哪里,如何避免僵尸企业打着国家安全、国家战略的名义避免出清的情况?

陈元指出,僵尸企业是指资不抵债、濒于破产或应该破产的企业,但是有的企业不仅只有财务标准,还有广泛的产业基础和国家战略基础,包括国家安全标准和国家信用标准。

因此,陈元提出,需标准先行,建立国家安全信用体系,将其作为国家信用体系的一部分,与传统的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。“国家安全信用的指标体系应该在和平时期、经济平稳时期就按照各个行业提出来。”

陈元进一步地指出,在有了国家安全从低到高的信用评级基础上,涉及国家安全、具备国家信用的企业应有法定的优先融资权。当遇到百年不遇的重大变化,企业就可以开足马力应对国内外形势。“这些企业作为国家安全的载体,应该首先得到融资。这应该成为法规,甚至立法成为准国家制度:金融机构向它融资是履行和执行国家法律的义务,达到一定规模水平上的金融机构都应该参与。”

这些具备国家安全重要性的企业如何融资?陈元认为,不能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和出资。“不能都指望财政,财政资金是有限的来源。现在提政策性金融、财政性金融,都不够准确,也欠缺专业化、也是非市场化,相当于把事情推给了财政、推给了政策。”

资金从哪来?陈元认为,要深入研究股债结合的融资方式,适度提高股债比。在股债比上让企业融资的方式逐步趋于合理,以覆盖国家发展的不同情景。

“中国几乎全靠债权来运作,造就高杠杆,即使在股权领域也是名股实债,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。”如果股债比是4:6、3:7等,则相对而言,股权风险大,但他指出,“资金来源只要不是杠杆来的,就不会太大风险。现在问题主要是债权披上了股权的外衣,穿上了马甲。”

“对外融资要精打细算”

陈元指出,开发性金融的逻辑和一带一路倡议正好匹配。一带一路项目资金周期长、回报率低,需要长期大额低成本的资金支持;而开发性金融长期积累的国际业务的经验和优势,将更好促进包容和持续性增长,能更加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。

对于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方面,陈元提醒,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形势复杂, 要有核心底线意识。“现在国家财力有限,对外融资要精打细算,要千方百计设计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,用人民币建设海外项目,使恶性套汇的企业萎缩。”

同时,陈元指出,要把中国关键性的大宗商品比如石油等价格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供应链金融确保下来,能够更稳定地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权。“建立全球大宗商品的供应链,是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支撑;如果有能源价格波动的话,这能确保我国基础能源来源的可靠性。”

陈元强调,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是国家信用的证券化,即市场化;因此必然要用市场化方式去运用,运用不当就会有大量风险。“有人认为,市场可以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,这是消极的、不全面的。我们需要自己去辛勤耕耘,去创造为我所用的市场。”

陈元呼吁,当前商业性金融机构也要用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,不要做一些乱象丛生、没有理性的投资,而要围绕国家战略做一些有实在内容的,增砖添瓦有效果的项目。

来源:财新网

扫描二维码,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

[wpqr-code]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相关新闻